top of page
  • 研究团队
    林罗坤信迪(首席研究员),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FONG YEE TAK DANIEL,香港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 医院管理局基层及社区服务部高级经理郭丽萍 医院管理局九龙东联网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部服务及顾问主任赵伟强 TAN, CHOON BENG KATHRYN,香港大学医学系临床教授 医院管理局新界东联网家庭医学部服务主任兼顾问医生许明东 TSUI, WING SZE WENDY, 医院管理局香港西医结合中心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顾问顾问 医院管理局九龙中环联网顾问医生(家庭医学及普通科科) 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冯兆祥 WAN, YUK FAI ERIC,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及药理学及药剂学系助理教授 董维南 DOVEY,博士生,香港大学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学系
  • 最终报告摘要
    背景 糖尿病 (DM) 是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在中国的患病率不断上升。我们需要准确的模型来预测长期并发症或死亡的风险,以促进对中国 DM 患者进行具有成本效益的个体化干预。目的和目的:开发和验证中国 DM 初级保健患者的总心血管疾病 (CVD)、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ESRD 和死亡率的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开发用于预测 10 年 CVD 风险和死亡率的简化列线图和图表。 研究设计和主题 10 年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 2008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在公共 (HA) 初级保健诊所接受治疗且临床诊断为 T2DM 且无并发症的 141,516 名患者,并随访至 2017 年 12 月。方法:随机选择 2/3 受试者,通过 Cox 回归为每个结果开发性别特异性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通过 Harrell 的 C 统计量和 ROC 在剩余的 1/3 受试者上验证模型。多达 7 个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用于构建列线图和图表。 结果 CVD、ESRD 和死亡率的 10 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 22.9%、6.0% 和 19.8%。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SBP 和 HbA1c 的变异性是 CVD、ESRD 和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素。转换项(例如 SBP2)和交互项(例如年龄*WHR)的使用显着提高了预测能力。模型在验证样本中表现良好(女性/男性 CVD、ESRD 和死亡率的 Harrell's C 分别为 0.748/0.709、0.889/0.889 和 0.857/0.841)。 CVD 和死亡率列线图和图表有效区分不同的风险组。 结论 通过常规可用参数可以准确预测初级保健中国 T2DM 患者 CVD、ESRD 和死亡率的 10 年风险。 含义 这些 10 年风险预测模型将能够对中国 T2DM 患者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以指导临床决策和患者激活。
  • 资金来源
    香港健康及医学研究基金参考。编号:14151181。
  • 伦理批准
    本研究的伦理学已获得香港大学 IRB/HA HKWC IRB 的批准,参考编号 UW 15-258。
  • 试用注册
    US ClinicalTrials.gov:标识符 NCT03299010,协议记录 HKUCTR-2232。香港大学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标识符 HKUCTR-2232..
  • 致谢
    我们要感谢医院管理局外部数据请求行政评估中央委员会批准我们研究的数据提取。特别感谢医管局总署策略及规划部统计及人力规划部的Peggo Lam先生及工作人员协助提取数据。
bottom of page